数字中国发展报告发布:部分领域芯片设计水平跻身国际一流行列

7月初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0年)》(以下简称: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。其中,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。

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

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,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。

基础性、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,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材料加快发展,基础软件取得一定突破,5G、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计算、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。2019年以来,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,5G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。

晶扬电子-集成电路

在世界超算500强排名中,我国持续保持优势,超级计算机台数占比达45%。国产中央处理器(CPU)和存储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。

统信操作系统(UOS)、“鸿蒙OS”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相继推出,智能语音识别、云计算及部分数据库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。

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

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,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,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。

2020年,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.8%。

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,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.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.16万亿元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。

同时,《报告》指出,我国数字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。2020年,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,数字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,基础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,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持续壮大,专利、标准等创新支撑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,有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优化提升。

核心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

关键基础软件加速发展,桌面操作系统生态兼容性持续提高,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进入产业化阶段,云数据库部分技术指标全球领先。

部分领域芯片设计水平跻身国际一流行列,3D-NAND闪存、DRAM等存储器工艺加速发展,千万门级FPGA产品成功量产。

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,知识增强视觉—语言预训练模型ERNIE-ViL刷新5项多模态经典任务的世界最好效果,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概念及计算系统层次结构。

新型显示产业取得新突破,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TFT-LCD产能规模跃居全球第一,国产柔性AMOLED进入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。

光通信关键技术能力持续提升,部分25G以上激光器芯片、探测器芯片、配套电芯片等高端光电芯片实现批量生产。

量子信息领域新成果不断涌现。量子计算机“九章”处理“高斯玻色取样”验证量子计算优越性。

创新支撑水平快速提升

2020年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.1%,以68720件位列世界第一。截至2020年10月,我国共计声明13282件5G标准必要专利,占全球总量的37%。

华为、中兴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(ETSI)公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排名中位居世界前三。

2020年,我国集成电路布局设计登记申请14375件,发件11727件,同比分别增长72.8%、77.3%。

我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。

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20万家,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共24.6万家,较上年增加3.3万家。

我国ICT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研制,新一代人工智能、车联网、超高清视频、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国家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快出台。

另外,《报告》提到,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。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,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,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。

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

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,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壮大,质量效益稳步提升。电信业务发展稳中有升,收入累计完成1.36万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

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,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。

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,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,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,同比增长13.3%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全行业占比持续增长,达到61.1%。

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

京津冀、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持续聚焦发展先进计算、人工智能、高端芯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,成为数字经济区域创新高地。

在京津冀地区,北京科研创新与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,应用创新与辐射带动作用愈发显著。

雄安新区持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。在长江经济带沿线,上海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,注重长三角科创资源整合利用,全面激活创新要素资源。

浙江通过以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为牵引,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,不断推进数字生态繁荣发展。

湖北聚焦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光通信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,培植一批龙头企业。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布局上构建“双核一廊两区”,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示范作用,加快步伐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中心。

成渝地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,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国家网信办还组织有关单位,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评价指数,重点评估了31个省(区、市)信息服务应用、信息技术产业、产业数字化、信息基础设施、信息安全、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。

其中,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天津、山东、湖北等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一梯队。

广东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大创新领域,加快科技攻关项目建设,推动鹏城实验室和国际研发中心建设,打造人工智能等开放创新协同平台,上线泛珠区域“跨省通办”服务专区,进一步优化公共营商环境。

湖北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、行业节点和企业节点建设,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开源社区改版升级,聚焦“光芯屏端网”等领域搭建创新平台体系。

此外,《报告》提出要全面推进“十四五”时期数字中国建设。

其中提到,要加强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空天信息、DNA存储等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。


来源:集微,数字中国

*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爱集微,数字中国,不代表晶扬电子的观点和立场,仅供交流学习之用。如有任何疑问或异议,请与我们联系。


相关推荐